在日前召开的第11届中国物流企业家年会上,武钢物流有限公司和其总经理梅书荣分别获评“2013中国物流创新奖”、“2013中国物流十大年度人物”。 2010年以前,武钢物流有限公司还是一个费用单位,只承担钢材外发和企业内部的部分公路运输任务。如今,他们走出武钢、走向市场,变成一个符合现代物流“元素”的物流企业,利润从2010年的1000万元提高到2012年的1亿元,2013年预计实现利润1.2亿元。武钢物流如何实现“华丽转身”? 建立社会仓储功能。该公司迅速建立起丝茅墩仓库和外贸码头仓库,入库量由2012年的每月10万吨增加到2013年的每月近20万吨,今年预计实现效益9950万元。 拓展第三方物流,做长产线。他们先后在芜湖、上海、西安、济南、成都、广州等地建立物流节点,利用自有经营库作为中转点,依托网络运输资源,成功开拓了华东专项物流服务项目,拓展门对门配送服务、二层次运输业务等。2013年,该公司第三方物流共实现效益4507万元。 发挥整合优势,实现“1十1>2”的效益。原武钢物流管理公司与原武钢交运公司重组成武钢物流有限公司后,运输能力大大提升。2012年,武钢物流的运输能力不足400万吨/年,创效1042万元。2013年1月~10月份,该公司的运输能力达到522万吨,创效2400万元,预计全年将达到近700万吨,创效3000万元。 加强科技创新,在推动物流发展的同时降低成本。例如,“铁路运输标准化托盘技术研发应用”有效减少了铁路运输装车辅材
草支垫的消耗,减少了
草支垫对下游环境的污染;“厢式汽车运输技术研发应用”不仅实现了武钢冷硅精品钢材的全天候公路运输,每年还可节约成本近2000万元。 完善信息平台。他们完成了武钢GPS车船管控系统和电子交付系统、到岸价电子结算管理系统、重轨转向架管理信息系统等信息化项目。这些项目投入使用后,不仅实现了钢材产品出库、运输、中转、交付等全过程可视化追溯,还加快了物流财务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