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阳县农民用稻草打草绳或织草袋

产品:草支垫,草袋,草帘,草绳      电话:15937370357
基于历史的历史渊源,稻作文化也就成了原阳县地域文化的一个重要构成。在其表现方面,原阳县人做出了多方面的尝试,其中以稻草艺术节最为典型。 第一届“原阳县冬季稻草艺术节”举办于2015年12月26日,接下来每一年的这一天,原阳县也都将举办一场同样的文化盛会。这场盛会统以稻草为主角,实是原阳县在拥有了稻草资源之后,首次将其系统的艺术化并加以集中展示。稻草这种寻常物,由此被原阳县人赋予了文化的特质,被用作了艺术的载体之一,且更为精彩地演绎了稻作文化的内涵。 自从原阳县由斥卤之地成为稻米之乡,稻草也就遍地皆是了。最初人们主要拿稻草来烧火,待收割机被广泛应用之后,稻草留茬很高,最扛烧的那部分被舍弃了,人们也就很少再拿它来煮饭,而改用了液化气。实际上稻草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已越来越少用武之地了。 那么,用来做艺术吧。 其实在百余年间,原阳县人也始终对稻草进行了各种应用,或者打草绳,或者织草袋,虽然极其生活化,却也恰恰因此含蕴了大量的生活经验和生活智慧,性质上已堪称一种艺术的应用或者应用的艺术。从这点来看,稻草与艺术之间似乎压根儿就不存在距离,至少那距离没有我们预想的那般遥远。 人们普遍认为,稻草堪称原阳县的乡土草,不仅具有鲜明的地域性,而且其本身就天然散发着一种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艺术特质。以这样的一种物质为材质来构建一个艺术节,实是对原阳县地域文化进行持续的深度提炼的结果,也融入了对地域文化之表达方式的积极探索。 这场以稻草为主角的艺术盛宴,铺陈在大洼县原武镇,这样的选址也别有深意。 如果说原阳县是河南省的低洼区之最,那么原武镇就是原阳县的低洼区之最,在20世纪70年代将辽河水引来之前,此区域的饮水、灌溉始终都成问题,此地也因此久不宜人居。原阳县地区目前已发现人类居住遗址114处,上起新石器时代,下迄明清,而原武镇是遗址发现最少、年代最迟的地区,迄今仅见一处明代的马家岗遗址,且在明代之后就再度荒废了。这绝无仅有的一处遗址,也是由于明代原阳县境内驻军较多,随军家属亦需在驻防之地安家的缘故,哪怕那里并不怎么适于人居。就是这样的一个区域,如今也早已成为良田万顷的沃壤之乡。将稻草节安置在此,实是基于历史的审慎选取,更是对几代人艰苦卓绝之奋斗的一种尊重与追思。 稻草雕塑是那场艺术盛会的核心内容,或人物,或动物,或器物,造型迷你或夸张,摆放集群或分散,使那片寒意浓浓的乡野顿现勃勃生机。诸多雕塑之中,以龙最为醒目。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龙的形象最早出现在辽河源头的阜新查海遗址,那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居住址,距今7000余年,素被誉为“中华第一村”,这个村里就有一条石块摆塑龙,被公认为“中华第一龙”,“龙出辽河源”之说亦由此而来。稻草雕塑龙在原阳县稻草艺术节上的美丽亮相,实是一种文化上的呼应,也是一条河的首尾相衔。 雕塑之外,还有众多摆塑鱼,方法是将稻秆按鱼的形状留出高茬,并将稻烂子覆在茬上,从而使鱼的形象在大地上得以凸显,宛如游弋在稻海之间。同时,还以三座民宅对原阳县稻耕文化进行了翔实的图文展示,从中可获悉人们对这片斥卤之地的改良方式与开发历程。 事实已确凿无疑的表明,原阳县稻草艺术节并非为了艺术而艺术,而是一种水到渠成的文化表达,基于执着的文化挖掘与有效的文化思考。作为原阳县地域文化之代表符号“辽河口文化”的一枝新蕾,稻草艺术节将自此成为原阳县的年度盛会,将年复一年地呈现在这片丰肥的稻米之乡,从而使这个城市的地域文化得到久远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