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稻草打草帘” 用途大
产品:草支垫,草袋,草帘,草绳 电话:15937370357
4月30日,正值春耕时节也是农户们最忙的时候,可家住北林区秦家镇富贵村的董本名却放下了田间的农活急着去编草帘!而且“编草帘”已经成为了他现在的主要经济来源。
今年39岁的董本名是村里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家中的土地已全部流转给了当地合作社,去年开始,他在村上找到了一份编织草帘的工作,加快了他脱贫致富的步伐。“我种了小半辈子地了,没曾想这小小的稻草能挣钱,一年能挣个四五万。”董本名说。在他的工作地点——北林区李贵江草编织制品农民专业合作社院内整齐地堆放着捆扎好的草帘,一直延伸至路边,工人们正紧张有序地将这些废弃的水稻稻草放进一个大型机器里,很快一张张草帘从机器里变了出来。
拥有12万亩水田的秦家镇是北林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重点技术支持的水稻种植基地,水稻是这个镇的主要作物。每到收获季节,田间总会产生大量的水稻稻草,如何“变废为宝”实现稻草综合利用?2002年,村里成立了李贵江草编织制品农民专业合作社,将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水稻稻草变成了“宝贝”。秦家镇副镇长马文君介绍:“为有效解决农民稻草稻草焚烧的问题,镇里成立了16家稻草编织企业,每年可从农民手中收购三万吨剩余的稻草,每吨稻草价格能达到200元以上,这样可以有效控制稻草焚烧,同时还可实现农民增收。今年还要上马一家稻秆固化企业,能更有效的实现稻草综合利用。”
为鼓励更多的农户参与稻草加工,合作社在为村民提供就业的同时还与大家签订协议,为他们提供“一条龙”服务,既解决了农村稻草出地难题又为当地村民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如今的李贵江草编织制品农民专业合作社年可消化水稻稻草2万余吨,帮助农民增收超过百万。“我们跟鹤岗、黑河等地签订了长年的合同,下一步想引进先进设备,给烂草还有碎草做成稻草板,把稻草‘吃干榨净’,实现更大的价值。”李贵江说。
“只要人勤劳,稻草变金条”。在推进稻草“一禁两出”工作中,北林区积极探索稻草综合利用项目,让小小稻草不断迎来“大机遇”,成为农民发家致富的“黄金草”。近年来,北林区积极探索稻草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进先进技术及机具,通过稻草还田、饲料加工、稻草收贮等机械化技术的应用,形成了多种行之有效的稻草综合利用模式。截至目前,全区稻草综合利用率比去年增长8个百分点。
北林区津河镇果园村是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的先行村,2015年该项目落地,2016年这个村进行稻草粉碎翻压工作2600亩,2017年稻草还田2800亩,至此,这个村旱田的深翻整地工作已经全部完成。
项目落地之初,给果园村的村两委成员带来了压力,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就是一块“奶酪”,要想让项目顺利实施,必定会触及一部分百姓的切身利益。李荣江是津河镇果园村村民,黑土地保护试点项目对他而言是一个从未听过的“新名词”,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他对稻草还田深翻与常规播种进行了对比试验,通过种植同一品种的大豆,使用同样品牌和数量的复合肥,入秋后两块地的产量让他大吃一惊,“秋收时,翻压的产量是在7000斤左右,没翻的是5000斤左右,产量相差将近2000斤。”李荣江说。
北林区农技推广中心土肥站站长刘淑娟介绍,“翻压还田能把稻草内丰富的有机肥原直接归还给土壤,这样可以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同时,翻埋深度要达到30厘米以下,能打破犁底层,提高耕地质量,在正常施肥情况下,能达到粮食增产,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作物稻草经过粉碎翻压还田,打破了犁底层,深埋地下,经过几年的腐烂分解,进一步增加了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津河镇果园村村民王贤国喜笑颜开地说,“土地深翻比旋耕要好,老百姓增加收入,大家都认可,深翻还是有一定好处的。”稻草粉碎还田,不仅实现了农民增产增收,也为稻草综合利用提供了经验,在津河镇的田间地头,再也看不见成片的稻草。“今年,区里对稻草禁烧抓得紧,我们村比较轻松,没有老百姓烧稻草,不用看着,节省了很多的财力、物力,老百姓也得到了效益。”津河镇果园村党总支书记张守安说。